Skip to main content

新醫療財務革命─財務醫療工程將會是照護的新標準

基因療法動輒三千萬,誰付得起?
藥廠、保險公司與醫療體系的三種「新付法」正悄悄改變醫療未來

一種治一次就能終身改善的基因療法,價格卻高達 3,000 萬到 1 億台幣。
這不是科幻,而是美國正在面對的真實情況。

高價療法讓許多罕病家庭看見希望,但也讓保險公司與醫療體系面臨史無前例的財務壓力。
「一次付清太貴,但不付又不行。」
這是目前所有醫療支付方共同的困境。

最近三年,美國出現三種創新的「新付法」,讓高價醫療變得「有可能負擔」。
包括:
1️⃣ 保固式付法(保證療效)
2️⃣ 訂閱制付法(像訂 Netflix 一樣)
3️⃣ 成效退款制(沒效就退錢)

這些做法正在重塑醫療市場,也被視為未來台灣可能會面對的新趨勢與機會。


一、Pfizer 的「療效保固」:

案例研究:Pfizer (Beqvez)

Pfizer 針對 B 型血友病的基因療法 Beqvez 定價高達 350 萬美元,其上市過程凸顯了美國市場的一個結構性障礙:醫療補助計畫(Medicaid)的「最佳價格」(Best Price)條款。傳統上,若藥廠因療法失敗而直接向商業保險退款,該「較低的淨價」可能會重置所有 Medicaid 計畫的法定回扣底線,進而對藥廠造成毀滅性的財務打擊。

為了規避此一風險,Pfizer 實施了透過第三方保險運作的「保固模式」(Warranty Model)。

運作機制:

Pfizer 並非與支付方簽訂直接退款合約,而是將「療效保固」嵌入療法的成本中。若療法在特定時間內未能展現預期療效或持久性,退款將由第三方保險公司支付,而非直接來自 Pfizer。

策略優勢:

  1. 法規防護: 透過將風險外部化,Pfizer 成功將退款與藥物單位價格脫鉤,從而保護了 Medicaid 的最佳價格基準。
  2. 支付方保障: 支付方往往不願為可能無效的療法預付 350 萬美元。此保固模式有效地將變動的臨床風險轉化為固定的、受保險保障的資產。
  3. 市場區隔: 在競爭激烈的 B 型血友病市場,此保固條款向市場釋放了對產品療效充滿信心的強烈訊號。

二、Cigna Evernorth 的「訂閱制」:

案例研究:Cigna Evernorth (Embarc Benefit Protection)

當藥廠關注單位價格時,支付方特別是自保企業雇主(Self-insured Employers)擔憂「雷擊風險」(thunder risk)。單一位員工需要數百萬美元的基因療法,便足以讓中小型企業的健保計畫破產。Cigna 旗下的 Evernorth 透過「Embarc 支持保護計畫」解決了此問題,這是一種典型的訂閱制模式。

運作機制:

Embarc 採取「每人每月」(PMPM)的人頭費模式運作。雇主與健保計畫支付可預測的月費加入網絡。作為交換,若受益人需要涵蓋範圍內的基因療法(如 Zolgensma 或 Luxturna),費用將由 Embarc 計畫全額吸收。

臨床與財務 ROI:

  1. 患者零自付額(Zero Out-of-Pocket): 此病人支持計畫的核心在於消除患者的財務毒性。透過移除自付額障礙,確保財務因素不會延誤治療,從而優化臨床預後。
  2. 預算平滑化: 對於財務長(CFO)與人資福利經理而言,這將波動劇烈、災難性的資本支出(CapEx)風險,轉化為可預測的營運支出(OpEx)。
  3. 提升可近性: 當支付方(Embarc)已在精算層面解決了費用問題,醫師在進行事前審查(Prior Authorization)時將遭遇較少阻力,從而簡化了病人從診斷到接受輸注的旅程。

三、Bluebird Bio:

案例研究:Bluebird Bio (Zynteglo)

Bluebird Bio 的 Zynteglo(針對 β-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療法)定價 280 萬美元,面臨獨特的挑戰。該療法的臨床目標是讓患者「脫離輸血依賴」。考量到患者終身輸血與排鐵治療的成本可能超過 600 萬美元,該藥物具備成本效益——但前提是必須「永久有效」。

Bluebird Bio 推出了一項高賭注的「成效導向退款模式」(Outcome-Based Refund Model)。

運作機制:

該公司與支付方簽訂合約,承諾若患者在接受輸注後的兩年內未能維持脫離輸血的狀態,Bluebird Bio 將退還高達 80% 的治療費用。

策略意涵:

  1. 量化的信心: 每位患者承擔 224 萬美元(280 萬的 80%)的風險,是藥廠對臨床療效最有力的行銷訊號。它彌合了臨床試驗數據與真實世界證據(RWE)之間的信任落差。
  2. 支付方的 ROI: 此模式直接解決了保險公司「付錢後祈禱有效」的焦慮。它將藥廠的財務誘因與醫師及患者的臨床目標緊密對齊。
  3. 數據基礎建設: 為了執行此模式,必須建立強大的病人登錄與監測系統來追蹤輸血事件。這迫使醫療提供者、支付方與藥廠進行更緊密的整合,將單次藥物銷售轉化為長期的病人管理生態系。

三種模式背後的共同趨勢:

「醫療效果」與「金流設計」已綁在一起**

在基因療法時代,臨床價值與財務機制已經分不開。

這代表:

  • 未來藥品上市,需要同步設計金流模式
  • 醫院要能追蹤療效
  • 要有適合償付的病人資料庫與數位化追蹤
  • 支付方需要新的核銷、審查與精算工具

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建設,再好的療法也可能「治得了病,卻無法被支付」。

PatientsForce 在台灣推出多種醫藥財務新支付模式,從銀行融資、個人貸款、藥費分期及藥廠債務風險共擔模式,並不斷地在發展新病人醫療財務

#價值導向醫療 #基因療法 #市場准入 #醫療財務 #精準醫療 #醫藥創新 #病患體驗